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有細才有真,有細才能準。如何將調查研究做到扎實細致,更加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用好交換、比較、反復的方法,重視聽取各方面意見包括少數人的意見、反對的意見,立體式地進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為是、一得自矜。”
聽到不同聲音、經過多次“否定之否定”的過程,進行的思考、作出的決策才能符合實際。
“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
“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2017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民主生活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出調查研究求“細”的關鍵。
正是在細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戰略。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排碧鄉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圍坐在一起,親切地拉家常、話發展。總書記表示:“扶貧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準扶貧,切忌喊口號,也不要定好高騖遠的目標。”
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總書記先后7次主持召開中央扶貧工作座談會,50多次調研扶貧工作,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
在2021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總書記回憶道:“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貧 困戶看真貧、扶真貧,直接聽取貧困地區干部群眾意見,不斷完善扶貧思路和扶貧舉措,不斷推進工作,帶著感情去抓,帶著踐行宗旨的承諾去抓,最終在全黨全國共同努力下打贏了脫貧攻堅戰。”
堅持調查研究,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習近平率先垂范——
在福建,他走遍閩東9縣深入細致察實情,提出“弱鳥先飛”理念;
在浙江,他經過大量調查研究提出了引領浙江發展的“八八戰略”;
在上海,他深入走訪街道、鄉村、企業、學校、“兩新”組織等,推進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
…………
“解剖麻雀,發現典型”
1990年1月,來參加寧德地委工作會議的同志,每人都領到了一本叫《滴水集》的冊子。近400頁的冊子,一共有72篇文章,收集整理了當時寧德地區的各領域典型經驗例子。
這是1989年底,時任福建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吩咐有關人員將各領域典型經驗匯編而成的。他叮囑:“要把這兩三年工作中典型的、有進步的、有發展的都收集起來。”
這本《滴水集》中具體詳實的做法、例子,成為當時寧德各地學習推廣的良好典型。其中,古田縣瑞巖小學校長適應山區艱苦辦學環境、創新探索教學方法的典型經驗得到推廣后,原本教育不算拔尖的古田縣,教學成果大幅提升。
眼睛向下、腳步向下,撲下身子、沉到一線。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在一次次考察調研中,真正解決群眾面臨的問題。
2020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陜西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考察脫貧攻堅等情況,帶頭“解剖麻雀”。
在老縣鎮衛生院,總書記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看病住院報銷比例、重癥精神病患者治療、地方病防治、農村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情況。走進老縣鎮中心小學教室,總書記詢問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情況,要求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是檢驗脫貧的硬指標。
此前一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跨省區座談會。會前,總書記專門到石柱縣華溪村做了一次“抽查”,其中就去了當地的中益鄉小學。在座談會上,總書記說,鄉村振興和持續發展的關鍵在教育,要保持教師隊伍穩定,鄉村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如今,我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形成城鄉義務教育均衡和一體化發展新局面;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一直穩定在95%以上,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
深入基層、走進群眾,體察實情、解剖麻雀,才能深入研究具體問題,真正解決問題。
“做到兼聽則明、防止偏聽則暗”
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央政治局先后召開會議,決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建議問題, 并決定成立文件起草組,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
為了起草好“十四五”規劃建議,習近平多次深入地方考察調研,訪農家、進企業,察民情、問良策。他指出,在調研方法上要多樣化,一種方法不如幾種方法好。(來源:共產黨員網)